首页 > 军哥说新闻 > 详情
军哥说新闻|孔子最早画像出土地,海昏侯墓价值或被低估
时间:2025-11-11 来源:三湘都市报
分享到

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视频 刘文

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因为历史上鄱阳湖洪水泛滥而被淹没,阴差阳错地被变相保护下来。2011年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墎墩山上被发现时,因为出土了478件总重超120公斤的金器,被民间贴上了“黄金大墓”的标签。

前一阵我去南昌,看到这家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居然有点冷清,很让人意外。

海昏侯墓的被民间低估,源于多重误读:其一是“废帝”身份带来的先入为主的负面认知,其二是“黄金大墓”的标签掩盖了其深层的学术价值,其三是南方汉墓研究长期滞后于北方的学术格局。

随着孔子画像、儒家简牍、蒸馏器等文物的深入研究和陆续披露,这座墓葬的价值正被重新定义。它不仅是一座贵族墓葬,更是研究西汉政治、经济、思想、文化的活化石,是一部尘封两千年的西汉文明百科全书。

一面“孔子徒人图漆衣镜”,将孔子视觉形象的历史向前推了百年,仅此一点就让我觉得此次南昌采风不虚此行。这尊出土于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孔子画像,不仅填补了孔子形象演变的关键空白,更成为解锁这座汉代大墓多元文明价值的钥匙。

海昏侯墓的孔子画像,颠覆了人们对早期孔子形象的认知。与东汉武梁祠石刻中常与老子并置的神圣化形象不同,这尊西汉中期的孔子像以布衣束带、长须躬身的姿态示人,精准呼应了《史记》中“长九尺有六寸”的记载,让文献中的历史人物首次有了直观对照。换算成现在的尺寸,孔子应该有1.9米左右,是一位身材伟岸山东大帅哥。

墓中出土的五六千枚竹简,堪称“地下图书馆”,包含《论语》《易经》《礼记》等多种儒家经典,其中失传已久的《齐论语》残篇尤为珍贵。这些文物共同证明,汉武帝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后,儒学已深度渗透到贵族阶层的精神世界,即便如刘贺这般历经王、帝、侯身份跌宕的特殊人物,也将儒学作为安身立命的思想根基。

墓中出土的文物更是创下多个秦汉考古之最,这些发现打破了人们对列侯墓葬规格的固有认知,其丰富性与完整性远超同期其他汉墓。

海昏侯墓的深入研究近年来不断刷新着我们对西汉文明的认知。考古发现的价值往往超越单一文物本身,需要跳出标签化认知,从文明传承的维度进行整体审视。

这座沉睡两千年的古墓,正以其丰富的遗存,为我们搭建起一座通往西汉盛世的桥梁,其真正价值,在于让我们得以触摸一个王朝的精神内核与文明肌理,再现大汉气象。


责编:吴岱霞

一审:刘文

二审:张军

三审:周文博

来源:三湘都市报

版权作品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